湖北首例第五代人工心脏在同济医院成功植入 患者可终身使用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3-03-30 15:50:30


(相关资料图)

“我又活过来了,第五代人工心脏让我未来的打工选择更多。”日前,52岁的黄先生在华中大同济医院成功植入“纯液力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成为湖北省植入该款“人工心”的首例患者。据悉,该款人工心脏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一款获药监局批准可用于长期治疗的人工心脏。植入后,患者仍可保留脉搏,抗磁干扰能力强,只用随身携带一个装电池的“小背包”即可自由行动,可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

黄先生是湖北黄冈人,2017年,他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自此便常年因呼吸困难奔波于湖北省及全国各大医院。今年1月,黄先生感觉身体严重超负荷,无法正常生活,害怕呼吸骤停而突然离世,慕名到同济医院就诊。由于黄先生心脏功能严重衰退,情况持续恶化,普通药物治疗和手术作用已不大,而心脏供体匮乏,综合考虑后,专家团队决定为他开展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植入“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不是替换心脏,而是与原有心脏一起辅助心脏工作,运用机器的离心力帮助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维持人体正常运转。”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介绍,此次植入的纯液力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安全性高,术后一年生存率100%,和磁悬浮类人工心脏相比,该款人工心脏首创采用纯液力悬浮技术,具有独特的流道设计和叶轮设计,可产生高脉动性,植入后,患者仍可保留脉搏,并且没有电子元器的干扰,抗磁干扰能力更强,长效稳定,可终身使用。

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输血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检验科等专家团队对术前准备、手术步骤以及术后处置进行了充分讨论。

2月22日,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副主任程才带领手术团队为患者手术。术中,魏翔在黄先生心脏左心室左心尖打孔,并将人工心脏的出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连接泵体……7小时后,人工心脏开始“跳动”。

“患者吃饭、洗澡都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都没有任何问题,唯一不同的是,黄先生必须背一个装有电池的小背包,12小时轮换一次电池。”魏翔介绍,小背包机身里有备用电池,紧急情况下会自动启用保证辅助系统正常工作。

据悉,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1300万人,重症患者超60万人。对于严重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但是受供体匹配条件等因素制约,国内心脏移植年手术量不足千例,意味着100个等待心脏供体的患者里,仅有一位能获得重生。

目前,心脏移植和人工心室辅助是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的主流方案。1992年,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开展了中南地区首例心脏移植,经过30多年探索和积累,技术日臻成熟,心脏移植治疗水平全国领先。随着此项新技术的开展,同济医院心外科填补了湖北在液力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方面的空白,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更多生的希望。

“回家我一定听医生的,和我刚满月的第五代心脏一起健康成长。”3月30日,黄先生康复出院时说。

X 关闭

推荐内容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卫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